演出时间:
2018-01-20 14:00 2018-01-20 19:30 2018-01-21 14:00 2018-01-21 19:30演出票价:
280元 380元 480元 580元话剧铸剑
改编自鲁迅小说《铸剑》
编剧:格热戈日·亚日那[波兰] 维罗妮卡·穆雷克[波兰]
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波兰]
舞美:格热戈日·亚日那[波兰]
灯光:亚历山大·普拉瓦林斯基[白俄罗斯]
服装:安娜·尼科夫斯卡[波兰]
视频:玛尔塔·纳夫罗特[波兰] 马蒂尔斯·斯维德斯基[波兰]
编舞:伊万·埃斯特加涅夫[俄罗斯]
作曲:彼得·库瑞克[波兰]
出品/制作
北京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戏剧学院
华沙多样剧场
主演:
莱赫·洛托茨基
史威夫特
史可
刘阳
司徒嘉怡
冉松
王威
强国铭
高小茜
刘淑文
在眉间尺18岁生日那天,他得知了他那未曾谋面的父亲——干将的秘密。楚王曾命令他的父亲干将铸造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剑。而当干将把剑奉上王宫之时,楚王却割下了他的头颅为绝后患——他不会为敌人铸造兵器了。但楚王不曾料到,干将已经铸造了一把相同的宝剑藏于家中。许多年后,他的儿子眉间尺将剑挖出,执剑趋城欲为父报仇。在路上,眉间尺遇见了一个全身黑色的人——晏之敖,晏之敖告诉他,自己可以替其报仇。而他只需要两样东西:这把具有魔力的剑,与眉间尺的头颅。
《铸剑》将会是波兰著名导演、华沙多样剧团的创建者格热戈日·亚日那(Grzegorz Jarzyna)与中国演员的首次合作。剧本改编自20世纪上半叶声名卓著的中国小说家、评论家鲁迅的同名小说。这篇创作于1926年的小说通过重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直指20世纪初社会骚乱、政局动荡的中国之诸多弊病。君王斩杀铸剑者而铸剑者之子意欲寻仇的故事象征着人民对暴虐与专制制度的不懈抗争。鲁迅便是以此文探询揭露真相的代价,也揭示了正义的艰难求索需得鲜血淋漓的牺牲。
格热戈日·亚日那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寻找现今人们遗忘或拒斥的一些价值观。他认为,“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制造的中国,必然会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成为引导经济与科技变革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也将在全球的文化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的一举一动将会直接影响包括西方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因此,中国的社会问题与其所信仰的价值观非常重要。这个雌雄双剑的传说重新唤起了我们对于忠诚、信任与自由的信仰。或许,价值观的复兴由之可期?”
与鲁迅借古讽今的目的相同,亚日那将这则古代传说移植到了不远的将来。《铸剑》将在中国神话的深厚基础上,运用先进的剧场技术,来展开一次中国与世界的未来之旅。
《铸剑》的戏剧语汇将集合西方与亚洲传统元素,突出强调演员的肢体呈现。亚日那希望将亚洲戏剧传统与欧洲剧场革新者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与耶日·格洛托夫斯基(挖掘出了表演者肢体的巨大潜力)对肢体动作的想法与经验相结合。肢体将成为承载思想与观念的容器,也是权力无法触及的独立空间。肢体反抗外部的控制并从中挣脱,自主而独立。《铸剑》希望这种对肢体语言的强调可以逾越文化藩篱的呈现。
《铸剑》团队将汇集由导演邀请的来自波兰、中国、俄罗斯与美国的多位杰出艺术家。本剧由曾经担任过亚日那导演的两部重要作品——《伊凡娜》(Ivona)和《勃艮第公主》(the Princess of Burgundia,莫斯科国家剧院,2016)视频设计的波兰艺术家玛尔塔·纳夫罗特(Marta Nawrot)负责多媒体视觉呈现。俄罗斯编舞家伊万·艾斯特格涅耶夫(Ivan Estegneev)将为本剧编舞。曾与亚日那在《第二个女人》(The Second Woman)、《殉道者》(Martyrs)、《白痴》(G.E.N)中合作过的安娜·尼科夫斯卡(Anna Nykowska)将再次担任服装设计。《铸剑》将会在一个极简的空间中广泛地使用视频投影。
格热戈日·亚日那 导演
格热戈日·亚日那,1968年生于波兰西部城市霍茹夫,他是当代波兰最炙手可热的戏剧导演之一。他的作品为波兰戏剧的突破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亚日那毕业于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哲学院,并在克拉科夫卢德维克·索尔斯基国立戏剧学院学习导演。1998年,他成为华沙多样剧场TR Warszawa(前身是Teatr Rozmaitosci)的艺术总监,多样剧场是波兰最具创新性的戏剧团体之一,从2006到2013年亚日那还曾担任还剧院总经理一职。
亚日那常以大胆和具有创新性的形式重新解构剧场经典(Witkacy的剧作《热带的狂热》,根据亚历山大·弗雷德罗的《少女誓言》改编的《 Magnetism of the Heart》),改编并搬演著名的欧洲小说(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改编的《梅什金公爵》),及享誉世界的当代戏剧作品(布拉德·弗雷泽的《身份不明的人类残骸》,在华沙和杜塞尔多夫分别上演的萨拉·凯恩的《4.48精神崩溃》),歌剧作品(在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上演的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的《矮子》)。亚日那擅于跨界创作,代表作品有:根据莎士比亚同名剧作改编的《2008:麦克白》,该剧形式接近电影,并在四个不同的舞台上演,根据莫扎特歌剧《唐·乔瓦尼》改编的《乔瓦尼》,莫里哀的《唐璜》——介于戏剧和歌剧之间。
亚日那因作品经常获邀在欧洲及世界各个国际艺术节展演而声名大噪,这其中包括:阿维尼翁戏剧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以及莫斯科、圣彼得堡、耶路撒冷、柏林、慕尼黑、维也纳、斯德哥尔摩、巴黎、伦敦、都柏林、东京、纽约、洛杉矶、惠灵顿及香港等地剧院上演。2008年6月,他的《麦克白》在纽约演出,舞台是在布鲁克林大桥下修建的全新剧场。亚日那曾创作大量改编作品,两部戏剧:《美狄亚计划》和Areteia ,两个脚本——齐格蒙特·克劳兹的《伊冯,勃艮第公主》和《陷阱》。
亚日那曾参与欧洲文化之都RUHR.2010框架协议下奥德赛欧洲项目的实施。2010年,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Toneelgroep 剧院上演了吉恩·雷塞的《费德尔》。
他的最新作品包括了:根据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作品改编的《T.E.O.R.E.M.A.T.》,Dorota Maslowska 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并在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首演,由Bram Stoker的《惊情四百年》改编创作的《诺斯费拉图》。
亚日那曾获得大量奖项和荣誉,如:国内事务部颁发的为波兰在全球做出特别贡献的表彰(2002)和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黄金勋章(2004)。2007年,他在维也纳城堡剧院上演的《美狄亚》(2006)被授予欧洲德语地区最为重要的奖项之一——the Nestroy-Preis。2013年,他被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亲自授予骑士十字勋章。亚日那还曾两度获得康拉德·斯维纳尔斯基奖的最佳导演大奖(1999和2009年)。
北京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剧院运营与品牌节目提供,引进世界顶级演出团体的演出。公司总部设在北京,现运营管理哈尔滨大剧院,并以中国唯一的纯民营BOT模式不断扩容。
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曾于1990年代初期,在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营了北京音乐厅、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天津音乐厅、天津大剧院,成为中国剧院运营领域的探索者及创始人,并于1994年建立起中国首个电子票务销售网络,同年五月创办直投刊物《今日艺术》。
近年来,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先后引进了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艾默森弦乐四重奏、俄罗斯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洛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波兰华沙话剧院、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等国际一流艺术团体。2014年和2016年,分别于天津及哈尔滨组织演出了史诗歌剧《战争与和平》,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驱动文化传媒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和普及,创办“打开音乐之门”系列普及音乐会和暑期音乐节,二十年来,使数十万青少年和家庭进入高雅艺术殿堂。组织驱动力合唱团、木兰童声合唱团、爱乐女室内乐团等艺术团体。“驱动文明,传播感动”是公司的核心价值理念。在运营剧院同时,也进行演艺节目的制作,出品过如《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读者的挚爱——名家诗文音乐朗诵会》、话剧《海淀之北》、歌剧《永乐》等众多影响深远的原创节目,并与堪称中国戏剧界旗帜的林兆华先生共同创有北京林兆华戏剧文化有限公司,举办一年一度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戏剧艺术人才为主的专业艺术院校。自1945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精英育人理念,形成专业艺术院校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文化艺术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余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现设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电影电视学院、戏曲学院、舞蹈学院、创意学院、音乐剧表演艺术中心、公共教学部、研究生部11个二级教学单位,还有附属戏曲学校和附属舞蹈学校两所中专。
上海戏剧学院不仅是一所教育单位,同样也是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重镇。办学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艺术专门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在上海、中国乃至世界的戏剧、影视、舞蹈和美术界有影响的著名艺术家。学校还培养了一大批文化管理人才,在国内外艺术专业机构担任领导职务。
学校是国内专业艺术院校教育改革创新的排头兵。近年来,学校努力拓展国际育人平台,与56所外国戏剧院校及多家国际机构、团体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
学校以培养“至善至美”的专业艺术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为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正在成为一所世界一流的多科性教学、创作、研究型专业艺术院校。
华沙多样剧场
华沙多样剧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最重要的波兰戏剧表演团体之一。1998年,在格热戈日·亚日那正式被任命为华沙多样剧场的艺术总监后,逐渐发展成为华沙当代实验艺术名副其实的中心。多年来,在这里不仅大量上演亚日那的作品,同时也不断吸引着众多顶尖的艺术家,如克里斯蒂安· 陆帕(Krystian Lupa)、格日什托夫·瓦里科夫斯基(Krzysztof Warlikowski)、扬·克拉塔(Jan Klata)、热内·波列许(René Pollesch)及凯内尔·穆德卢佐(Kornél Mundruczó)。亚日那建立了一支出色的演员、作曲家、设计师团队,并致力于发掘并创造当代剧场的新人才和新语汇,多样剧场也委约创作大量作品,大胆结构了许多剧场经典,对年轻演员和导演敞开胸怀,探索并发展了非传统艺术形式的无限可能。
话剧铸剑 敬请期待!
温馨提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